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张煜枫伏天吃羊:奉贤庄行的民俗、传说和烟火人生-澎湃身体

时间:2019年03月24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139次

张煜枫伏天吃羊:奉贤庄行的民俗、传说和烟火人生-澎湃身体

张煜枫澎湃新闻记者 屠俊
大暑一开始,每天清晨3点,奉贤庄行的男人就会拿着自酿的白米酒,成群结队到附近的羊肉铺点上几两羊肉,喝上一碗羊肉汤,斟上一壶烧酒。热气腾腾的羊肉、羊汤,搭配火辣的烧酒,一顿早饭慢慢悠悠吃上两个钟头,直到太阳升起、大汗淋漓。
这种景象也许在其他的地方也有,只是形式不同罢了。热天吃羊也许是一种中国的习俗,在中医有春夏养阳的理论。中医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或者说习俗是相关的)
三伏天本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骄阳似火令人困倦不思饮食,按说此时的肠胃不会喜欢羊肉这种大荤,但在奉贤庄行,人们却喜欢反其道而行之,三伏天里的羊肉排档里,尽是光着膀子挥汗吃肉的大老爷们,这番火热的豪气是离开土地的人们对千百年农耕文化的继承和延续。
数百年来的庄行一直延续着这样的三伏天吃羊肉喝烧酒习俗,时至今日,这个习俗被赋予一个喜庆的名字“伏羊节”,寓意福气祥和的愿景。

儿时的三伏天
“羊”,在庄行的传统中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每逢婚庆喜宴、新生儿做三朝,宰上一只自家饲养的肥美山羊款待前来祝福的亲朋好友是庄行人家必不可少的礼数;在父母为庄行女儿精心准备的众多陪嫁中,一只高贵优雅的山羊和羊角上缠着的大红绸带,代表着父母对出阁女儿前程的无限祝福;节庆、祭祀祖先,羊肉则更不可少。
对于庄行人来说,两个时节是吃羊最好的时机——全家团圆的春节和全年最热的三伏天。
在庄行镇镇民蒋军英的记忆中,儿时三伏天的夜晚是快乐的,虽然酷暑难耐,但是,每家每户到了这个时节都会至少吃上一两顿羊肉。傍晚四五点钟,主妇们开始在家中的灶间忙着准备全家的晚餐,整个村子弥漫着的羊肉香气,对于在那个物质贫乏年代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来说,是雀跃的源头。等待羊肉上桌对于蒋军英和弟弟来说是漫长过程,妈妈会先将羊骨剔出给等不及的姐弟两个尝鲜。太阳一落山,蒋军英和弟弟先用水将自家门前的石板地浇湿降温,在院中摆上桌椅碗筷,露天的餐桌让每家晚上准备的菜肴一览无余,要是妈妈恰巧备上一顿红烧羊肉,定要引来邻家孩子羡慕的目光。
夏日晚间,和父母、弟弟围坐在一起,一家人分吃一碗母亲拿手的红烧羊肉,饭后再吃上几口刚从井水中取出的“冰镇”西瓜解腻,和着夏夜的穿堂风、婵婵的知了叫,这幅画面对于今年50多岁的蒋军英来说,儿时的幸福被定格了下来,而中国人之间的亲情也往往被一种味觉的记忆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对于年幼的蒋军英来说,不仅吃羊肉是快乐的,放羊也是一种乐趣。不同于如今的养羊专业户,蒋军英儿时,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养上几只草山羊,孩子成了放羊的主力军。一只山羊拴一根绳、一根桩,幼年的蒋军英每天早上会带着弟弟随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将山羊牵到田间、河滩旁让它们自由觅食青草,山羊吃草的时候是孩子们自由玩耍的时间段,等到以小树桩为圆心绳长为半径的青草被山羊啃食殆尽,孩子们就会为山羊寻找另外一个食草点,直至傍晚再将山羊牵回家,日复一日,这是一种简单的、无忧无虑的属于田野的快乐。
羊肉,不仅是一种喜庆的食物,它所富含的优质蛋白质和各种营养素是未离开农耕土地的重体力劳动者最好的营养来源和滋补方式。在大集体时期,家中的劳动力要参加生产劳动赚取工分。入夏,正值庄行农家米白酒新酿成之时,清晨三点,村里每家每户的男人会拿着自酿的白米酒,出门到附近的羊肉铺点上羊肉、羊汤,搭配火辣的烧酒,吃到浑身大汗淋漓,回家洗个温水澡是庄行人最以毒攻毒的消暑方式。接着出门开工,羊肉的摄入是一天辛勤劳作的能量保证。
夏季的“药膳”
和村里的大多数人一样,蒋军英20年前离开从小生活的农田搬到城镇生活,如今的农村只有蒋军英爷爷奶奶辈的老年人居住,年轻一辈离开农村,吃羊肉的习俗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从每年入伏开始持续一个月左右,庄行人的早晨是从羊肉开始的,对于镇上的青年来说,一碗羊汤面外加一份白切羊肉无疑是一份经济又美味的早餐,味蕾的满足让他们的盛夏早晨真正醒来;而对于老人们来说,一餐羊肉不仅是一天的开始,是从年轻时候便开始秉承的习惯,还有另一项重要的意义——进补。在庄行,羊肉被视为“药膳”,村里的老人们相信“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就如同冬季吃膏方一样,三伏天的羊肉之于他们,是一帖上好的中药,需准时按点、天天服用。
三伏天,一般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按字面讲,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则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深伏于体内,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进入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因此,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即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调房里,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反而会伤了脾胃,热饮排汗为佳。
庄行人世代的经验是——一碗热羊汤、几块热气羊肉,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随之而来的便是通体的清凉。庄行李记羊肉馆的老板、李记羊肉的第三代传承人李赢春告诉我们,庄行本地食客吃羊肉喝羊汤绝不会待在空调房里,他们一般选择坐在室外任汗流如注,要的就是发汗排毒的爽快。
羊肉,本身具有滋阴的功能,其性温而偏热,具有补虚祛寒、温补气血、益肾补衰、开胃健身、助元益精之功效,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也有很好的效果;羊肉含钙、铁较多,对防治贫血、骨质疏松等也有一定益处。同时,羊肉还有安心止惊和抗衰老作用,常食羊肉可益气补虚,防寒暖身,增强血液循环,增加抗病能力。春夏滋阴,夏天吃羊肉补虚增力效果最好。
区别于一般的羊肉,古时的庄行山羊有更为神奇的功效,而这归功于奉贤庄行极佳的水质和地理位置。奉贤,南临杭州湾,北枕黄浦江,系江、海、湖、河堆积物叠置在古三角洲上所形成的。因此,土地肥沃,生物资源丰富,这里四季分明,雨水丰富,河流交错分布,草木茂盛。庄行在明清时属于松江府管辖,这块土地由于中药材种类齐全,中药业的历史悠久,马兰根、地丁草、车前草、马鞭草、鱼腥草、益母草等到处可见。因此,以青草为主食的庄行草山羊,会吸收中药材中丰富的营养,被称为食补与药补相结合的“双料补品”,吃不起补品的村民,吃上一碗羊肉,也似吃了一副大补汤。此外,水对于山羊来说也非常重要,水是构成山羊有机组织和细胞的必需成分,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山羊品质的好坏,庄行到处是“活水”,其水质优良对于这味药膳是另一重品质的保证。
春夏,正值万物生长和茂盛的季节,山羊在这两季能得到所需的一切营养,夏季的山羊膘肥肉嫩,宰杀后肉味醇,膻味更小,汤汁鲜美,靠天吃饭的人们最会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食材的美味。
羊肝治眼的传说
常年研究庄行羊肉烧酒文化的王英是吃羊的老饕,每年夏冬吃羊肉进补是他必定坚持的习惯,在他看来,如今60余岁的身体仍旧硬朗和这个养生习惯密不可分,羊的身上到处都是宝,羊肝、羊肚、羊血汤,不仅味美,且每样都是一味好药。除了吃羊肉,王英还爱食“焖羊肝”,农家的烹制方法非常简单,将羊肝焖熟,切片装盆,蘸上酱油即食,不仅味美,还能“养肝明目”,功效不仅记录于《吉林中草药》中,还见证在他亲眼所见的故事里。
王英给我们讲了他儿时的故事,几十年前,他所住的牛溇村有一家戴姓的农户,妻子文氏。夫妻俩常年辛勤耕作,日子过得虽然有些艰难,但是也能勉强维持。但随着儿子的降生,夫妻俩的烦恼出现了,儿子生下来就患有夜盲症,一到晚上什么也看不清。那时医疗条件差,夫妻俩找了不少郎中,都无法治愈。丈夫由于常年劳作,积劳成疾,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在中国的家庭中,男人是天,天“塌了”,家里剩下的孤儿寡母日子一天比一天艰苦。
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姓华的货郎。货郎在庄行地区很普遍,他们挑着货郎担,走街串巷,入乡进村,以最原始的物物交换,维持生计。华货郎看到文氏一家的困境,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他经常接济文氏娘俩,重新给他们带来希望。日久生情,文氏觉得华货郎心地善良,可以托付一生。于是,两人终结为夫妻。
婚后,一家人相依为命,倒也恩恩爱爱。但孩子的眼疾,总是给一家人蒙上阴影。一天,华货郎对文氏说,他要出去想想办法,一定要治好儿子的眼疾。说完,挑着货郎担出门了。
于是,货郎在外四处打听治疗眼疾的良方。终于,他听说了羊肝可以治疗眼疾。于是,他每次回家,总要带许多羊肝回家。庄行地区的羊肝并不难觅,那时候的农村,几乎每家都养山羊。文氏的儿子吃了三年的羊肝,终于,眼疾奇迹般地治愈了。从此,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文氏的儿子长大后,还体检合格加入了解放军。
继父用羊肝治愈儿子眼疾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从此,庄行人在吃“羊肉烧酒”的时候,都不忘切上一盆“焖羊肝”。如今,退休在家含饴弄孙的王英也常会给小孙子备上一盘,冀望儿孙辈眼目清凉,这是古方的传承也是亲情的传递。
古法羊肉
农家,对于新鲜羊肉的烹煮方式并不复杂,红烧是主妇最惯用的手段:肉洗净,旺火急攻,撇去浮沫后将半熟的羊肉捞出待用;葱姜蒜在炒锅中爆香,将待用的羊肉扔入锅中,加酱油冰糖吊鲜,倒入黄酒去膻,慢炖至肉酥烂,即可上桌。香喷喷的羊肉鲜甜软糯,是家中孩子的最爱。但男人们用来下酒的必是古法烧制的热气羊肉。
庄行羊肉烧酒民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金龙告诉我们,庄行最传统的羊肉烹制——“烂糊羊肉”,在烹煮过程中不加任何作料,五到十头的整羊丢入大灶,先旺火急攻,接着焖煮六七个钟头,直至羊肉在锅中一触即碎,即可抽骨捞肉,盖上羊皮,在盘中压成形状即刻上桌,这便是冒着热气的热气羊肉,如果切片冷藏,就是上海人冬天常吃的冷气白切羊肉。
看似简单,每家每户烧羊的口味却大不相同。在庄行,羊的屠宰和烧制是各家秘不外传的手艺绝活。2009年,奉贤庄行镇申请通过将庄行羊肉烧酒民俗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首届羊肉烧酒美食节在庄行地区举办。如今,各式各样的羊肉馆逐渐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李记羊肉、唐家羊肉、冯家羊肉、韩家羊肉,年轻一辈的煮羊人从祖先手中接过烹羊的手艺,并开始用现代的经营方法将自家的羊肉生意发扬光大。伏羊节期间,庄行从早到晚都上演着“百桌羊宴”,各地的食客慕名而来感受食物中传递的民俗乡情。
蒋军英家里早已不再养羊,至于三伏天吃羊肉的习惯,蒋军英会选择到镇上的羊肉店里买些白切羊肉回家当作冷盘,一家三口闲来无事也会去羊肉店吃上一顿。呷几块羊肉,喝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男人配着烧酒小酌几杯,自己和孩子则在饭后吃些新上市的蜜梨帮助羊肉在体内的消化。饭后,在广场看一会儿露天电影或大妈们轻快的广场舞,等到困意渐渐袭来,伴着夏日夜晚的阵阵清风,全家一同步行回家,镇里的生活保留了古老的慢节奏,这也许就是人间烟火中小镇的幸福生活。
每晚十点
这是一份可以枕着入眠的身心读物

人生不容易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