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中共阿坝州委关于加快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的决定-阳光阿坝

时间:2015年10月26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520次

中共阿坝州委关于加快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的决定-阳光阿坝

中共阿坝州委关于加快建设川西北
阿坝生态示范区的决定
(2018年8月29日中国共产党阿坝州
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关于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生态立州,实现绿色崛起,经中共阿坝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加快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的重大意义
1.加快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是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定位的根本要求。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巩天阔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加快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既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的使命所在,又是提升区域整体生态功能、保障成都平原及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根本要求。
2.加快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是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阿坝州是川西北高原藏区、重特大地震灾区和特殊连片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加快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发挥生态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壮大绿色产业,既是有效解决传统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矛盾突出的现实路径,又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3.加快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是建设生态美好家园的迫切需要。阿坝州各族人民素有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朴素生态文明理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加快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激发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推动生态红利人民共享,既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坚实支撑,又是建设“和谐幸福、生态美丽、富裕小康”家园的迫切需要。
二、准确把握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4.总体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李孟尧,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正确处理生态与发展、生态与民生、生态与稳定的关系,做好“生态保护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惠民利民”三篇文章,加快形成“一屏四带、全域生态,三地共建、五业同优”发展新格局,为全国民族自治州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示范。
坚持生态立州,筑牢生态屏障金京浩。立足主体功能区定位,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着力解决草原沙化退化、湿地面积萎缩、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等突出问题,筑牢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谱写美丽四川的阿坝篇章。
坚持绿色发展,壮大生态经济。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构建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着力解决绿色产业占比低、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三次产业结构不优等突出问题,探索实践具有阿坝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坚持民生取向,共享生态红利。探索实践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有效模式、生态建设助推脱贫奔康的有效路径,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绿色贫困”现象明显等突出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区域统筹,深化开放合作。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融合发展不协调、资本市场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加强毗邻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建设联防联治、全域旅游共创共享、产业发展相融互补,推进与浙江、成都等地深度合作,扩大国际国内交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奋斗目标。到2020年宋博宁,生态示范区建设整体效果初步显现,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力整治茉莉兔兔,生态保护机制基本建立,产业转型取得重要进展,生态治理能力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具体指标实现:城镇污水处理率≥7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95%,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比例≥90%,林草覆盖率≥80%,对长江、黄河水源涵养量分别累计增加约0.8亿立方米、0.2亿立方米,使长江、黄河泥沙含量分别累计减少约15万吨、1.2万吨。
到2025年,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生态产业更加兴旺,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生态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建成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具体指标实现: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全国领先,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比例≥95%,林草覆盖率≥82%,对长江、黄河水源涵养量分别累计增加约4.7亿立方米、1.2亿立方米,使长江、黄河泥沙含量分别累计减少约90万吨、7万吨。
三、全面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绿色发展新格局
6.筑牢“生态屏障”。坚守主体功能定位和生态功能区划,以森林植被、草原湿地、雪山冰川、河流湖泊、干旱河谷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提升水源涵养、水文调节、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功能,建设天蓝水碧、山青土净、风光优美、功能突出的全域生态屏障,全力保障成都平原及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
7.突出“四带引领”。按照“区位相邻、资源相似、功能相近”原则,将全州划分为“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大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示范带。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加快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四带联动发展新格局。
西北草原特色产业示范带。突出河源保护、北向开放等功能,重点发展现代高原畜牧业、红色旅游、草原观光和安多游牧文化旅游、藏医藏药、光伏风能等产业,提升在川甘青交界地区的集聚辐射能力。支持阿坝县建设川甘青结合部商贸中心、若尔盖县建设最美高原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红原县建设全国现代草原畜牧业强县、壤塘县建设藏族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民族手工艺发展中心。
西南清洁能源产业示范带。突出绿色开发、经济引擎等功能,重点发展锂产业和清洁能源、嘉绒文化、红色旅游等产业,提高资源绿色开发水平。支持马尔康市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名城、金川县建设锂资源和清洁能源绿色开发示范基地、小金县建设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旅游目的地。
东北精品文化旅游示范带。突出遗产廊道、口岸门户、物流集散等功能,重点发展中高端旅游、空港铁路物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加快推进景区提档升级,提升旅游供给质量。支持松潘县建设川甘青物流和文化旅游集散中心、九寨沟县建设世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黑水县建设冰川彩林国际旅游目的地。
东南绿色经济先行示范带。突出河谷治理、南向融合、转型示范等功能,重点发展特色果蔬、康养度假、绿色工业、羌文化、物流集散等产业,发挥绿色经济先行示范作用,主动融入成都经济圈。支持汶川县建设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地、理县建设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示范地、茂县建设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地,支持卧龙特别行政区建设大熊猫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
8.实现“全域生态”。坚持在尊重和保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完善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生态链条,构建和谐统一的自然系统。辩证处理有增有减、有调有优、有控有转的关系,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示范,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活低碳化,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使绿水青山、雪山冰川持续发挥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
四、努力建设“系统治理、示范引领”生态新样板
9.创建生态脆弱区综合修复治理典范。坚持规划引领、试点示范、项目支撑和机制创新,搭建综合治理平台,集成应用领先技术,推进科学防治、精准施治、多元共治,打好生态修复治理“四大攻坚战”。坚决打赢干旱半干旱河谷综合治理攻坚战,大力实施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采取骨干水利渠系配套、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态植被恢复、中小河流治理等综合措施,破解干旱半干旱河谷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难题。坚决打赢高原沙化治理攻坚战老罗英语培训,大力实施川西北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沙化治理工程,加强“两化三害”治理,推广应用防沙治沙先进经验,加强封禁保护,试点探索光伏治沙,促进草畜平衡,攻克科技难题,创新治沙模式。坚决打赢地灾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城镇村庄、交通沿线、景区景点等重点区域地灾隐患预防治理工程,坚持工程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深入推进地灾调查、除险安居、群测群防、应急处置、信息化建设行动,全面提升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持续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整治,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控工业污染源排放,强化危化品生产、存储、运输安全管控,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推进清洁能源综合利用。
10.创建川西北高原生态系统保护提升典范。始终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优化生态空间,改善生态功能,提升生态质量,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提升“五大行动”。实施绿化美化全州行动,大规模推进全州国土绿化美化,建设千里绿色走廊,实施重点工程造林绿化、绿色家园建设、三类公园建设、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绿化成果保护等措施,坚持造管结合,实现增绿扩绿。实施高原湿地保护行动,大力推进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创新实施湿地封育、引水补湿、退牧还湿、植被恢复、栖息地修复等工程,保护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实施水资源保护行动,大力推进“中国优质水源地”建设,科学划定水资源重点保护地,完善隔离设施和监控系统,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全面提升清河、护岸、净水、保水成效。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大力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加大野生动植物主要原生地、栖息地、迁徙地及生物廊道保护力度,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抢救工程,建设野生动物种源繁育中心、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培育基地。实施最严环境监督监管行动,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建设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平台,健全监测预警、督察执法机制,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11.创建世界遗产地灾后恢复重建典范。坚持高质量重建、高品质发展、高水平管理,探索世界自然遗产抢救修复、恢复保护、发展提升新模式。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积极探索景区地质、水文、景观、生态等修复新路径,保护和维护好自然遗产地原真性、完整性。坚持景城一体、同步发展,围绕提升游客观光体验安全感、便捷性、舒适度,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建设漳扎镇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探索世界自然遗产地灾后恢复重建旅游振兴的阿坝实践。坚持恢复重建与生态保护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脱贫奔康和保护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统筹推进,努力将九寨沟建成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脱贫奔康典范。
五、加快形成“三地共建、五业同优”产业新局面
12.优先发展旅游业,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坚持差异互补、联动发展、点极支撑,推动产业全域布局、产品全域构建、品牌全域营销。加快推进九环线旅游恢复振兴,完善提升卧龙——四姑娘山旅游南环线,加快培育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深度挖掘“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路,着力打造国道317最美景观旅游线,开发一批生态观光、康养度假、户外运动、文化体验、探险自驾、红色旅游等精品线路。高标准推进九寨沟、黄龙景区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四姑娘山、达古冰山创建5A级景区,红原日干乔、黑水奶子沟、阿坝神座等创建4A级景区,加快建设中查沟、九寨云顶、牟尼复华度假世界、观音桥文化旅游小镇、古尔沟温泉小镇等旅游度假区,推进莲宝叶则、松坪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实施整体营销、精准营销、主题营销,擦亮“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大湿地、大冰山”金字招牌普朗东,抢占中高端旅游客源市场。实施“旅游+”“+旅游”战略,深化文旅、农旅、体旅、林旅等融合创新发展,培育旅游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汽车租赁业、通用航空服务业,延伸旅游产业链,构建“文明规范便利”服务体系。深化旅游综合监管体制改革,大力实施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引进,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健全旅游投融资机制,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发挥国有企业作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13.着力提质增效,加快建成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围绕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重融合、强监管,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成一批现代综合农业示范园、中藏羌药材生产基地、饲草料基地、林下特色种养业基地,建设成都、重庆及周边城市“菜篮子”“果盘子”优质供给地。探索农业组织化利益链接新机制,建设农畜产品加工园区,提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水平,重点开发高原牦牛、藏系绵羊、阿坝中蜂、酿酒葡萄、特色果蔬、优质青稞、高原春油菜、品质藏茶、道地中藏羌药材、野生食用菌十大特色产品,促进农畜产品价值高端化。组建“净土阿坝”农业产业公司,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整体营销“净土阿坝”品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加快农畜产品生态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严格市场准入退出制度。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14.坚持科学开发利用,努力建设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依托水、光、风资源优势,构建清洁、高效、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优化水电布局,推进大渡河“两库七级”开发,加快建设双江口、金川、巴拉、剑科等大中型水电项目。有序推进太阳能利用,在阿坝、若尔盖、红原、小金等县实施集中式光伏开发,鼓励发展“光伏+”产业,推进农光互补、分布式光伏。积极谋划风电开发,开展松潘、若尔盖风场建设试点。破除电网瓶颈制约,加快马尔康500千伏、色尔古至茂县500千伏,金川、阿坝、红原、壤塘、川主寺220千伏等骨干电网建设,打通汶川南北220千伏输电通道,完善输配电设施,争取早日实施阿坝至德格、阿坝至绵阳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畅通电力环线和外送大通道。推广以电代柴、以电代煤和以电代油。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开展“专线供电、直供电”试点,鼓励发供用电企业深化合作。
15.聚力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民族文化产业集聚区。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推进博物馆等展陈体系建设,建立藏羌文化基因库。聚合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优化“一线一廊两道六带”产业布局。大力建设特色优、集聚高的民族文化产业园欧阳祥山,做实做优九寨沟演艺产业园、中国古羌城文化产业园、映秀东村文化产业园、壤巴拉文化产业园。实施“文化+”战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民族演艺等产业,积极培育“文化+技艺”“文化+传媒”等新业态杨林果。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强文化载体建设,促进文化交流,提升“雅克音乐季”“国际熊猫节”等“一县一节”影响力。加大红军长征遗址遗迹保护开发力度,打造“雪山草地”主题品牌,建设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带玩偶山庄。制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支持文旅企业推出文化、演艺、影视等精品力作。
16.创新发展“飞地”经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紧扣“减、增、控、转、引、导”,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建成绿色工业体系。加强企业节能降耗和循环改造,积极引导电解铝、工业硅、盐化工等产业转型发展、循环利用。综合运用留存电量优势、财政金融倾斜政策,腾出环境容量,推进锂辉矿资源集约化开采利用,布局发展锂电池关键材料、储能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回收及循环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适度发展绿色高载能产业,促进水电消纳。大力发展民族工艺、中藏羌医药、食品饮料等绿色资源潜力产业。实施以园招商、以商招商、招大引强,推进成阿工业集中发展区扩区强园、德阿生态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百亿锂产业园”。健全“飞地”园区利益分享机制,推动与发达地区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新型“飞地”经济。
六、补齐基础短板,集聚绿色发展动能
17.构建绿色交通体系。践行绿色交通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交通大会战,深入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组建阿坝交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接国家大环线、融入省内中环线、畅通州内小环线,着力构建综合交通走廊。突出南向,加快推进成兰铁路(阿坝段)、小金至都江堰轨道交通、郎木寺至川主寺至汶川高速公路、汶川至彭州高速公路、卧龙至小金公路、小金至雅安公路等建设;提升东向,加快推进九寨沟至绵阳高速、茂县至北川高速、红原壤口至茂县两河口公路、茂县至绵竹公路、茂县至北川公路、松潘至平武公路等建设;深化西向,加快推进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国道317线双江口还建公路、马尔康至金川(甘孜界)公路、金川至道孚公路、马尔康至康定高速公路、川藏北线马尔康至德格高速公路等建设;拓展北向,加快推进成西铁路(阿坝段)、青海久治至马尔康高速公路、甘肃迭部至青海玛曲公路(若尔盖段)、九寨沟至若尔盖公路、麦尔玛至唐克公路、唐克至花湖公路、壤塘至青海班玛公路、马尔康至阿坝县城公路、阿坝县阿尔根至求吉玛公路等建设。畅通内部环线,加快推进小金至理县公路、理县至黑水公路、马尔康至小金公路、松潘至黑水公路、金川至小金公路、马尔康至红原机场快速通道等建设。加快推进九寨黄龙口岸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拓展红原机场航线,实现航空、铁路、公路高效接驳。建成新川九路、九红草地风光路、中国熊猫大道、茶马·藏羌风情大道等旅游示范路和国省干线旅游综合服务体系。
18.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加大民生保障投入,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全面解决民生难题。用好国家和省支持政策,统筹浙阿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资源,深入推进文化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工程爱可欣,如期实现所有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创新生态扶贫机制,开发生态护林(草、湿)员、水利工程巡管员、道路交通管护员、地质灾害监测员等生态公益性岗位,促进贫困农牧民参与生态保护建设。全面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双语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水平朱贵儿。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健康阿坝2030”行动计划,建立慢性病、高原病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教育中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创新“飞地”园区就业等扶持机制,开展“七大群体激励计划”,有效解决困难群体就业创业问题。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扩大保险覆盖面。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保障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19.建设幸福美丽乡村。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农业农村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改革试点。严格控制农村建设用地,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快旧村改造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路、水、电、气、信“五网”全覆盖,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基础短板。开展“宜居村寨”环境整治行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进农村公共厕所和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整体规划和产旅融合,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善治工程,实施岷江——大渡河上游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一批“民族特色浓郁、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绿色低碳城镇和乡村。
20.强化人才智力支撑。推进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精准开展生态理论、政策、经济、科技、管理、法治等专项培训,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深入推进以人才定向培养、人才在职培训、人才招引、人才援助和人才稳定为重点的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着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升生态示范区建设重大课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坚能力。聘请国际国内专家组建生态示范区建设智库,发挥政策研究、决策评估、战略规划等作用,为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
七、健全组织保障,强力推进工作落实
2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生态示范建设第一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示范建设负总责。成立生态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分区域建立由州领导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推进生态示范建设重大工作。建立健全生态示范区建设各层级责任清单,压实各级责任、层层抓实落地。
22.严格考核评价。建立生态示范区建设目标考核、统计监测和奖惩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县(市)综合评价体系,鼓励支持先行先试。执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生态保护问责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县(市)、乡(镇)领导班子和党政主职实行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综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23.完善政策法规。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自治立法。研究制定资源保护规划、资源有偿使用、环境治理投入、产业转型支持和项目资金整合等政策措施,探索制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信贷、落后产能退出政策。争取国家和省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和市场交易体系,全力推动生态横向补偿机制和产业转型扶持政策落地落实。
24.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储备,对接争取国家和省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和生态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生态保护成果挂钩机制。统筹各类生态保护资金别太晚回家,优先用于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突出生态问题治理和支持先行先试。构建生态示范区建设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支持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引导社会资本、信贷资本参与生态建设。
25.加强宣传引导。牢固树立全民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生态示范创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景区、进寺庙。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载体,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典型,健全公众参与和环境信息发布机制。将每年4月设为“阿坝州生态月”,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李成环,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示范区建设,凝聚起加快建设“和谐幸福、生态美丽、富裕小康”家园的强大合力。
来源:微阿坝
编辑:雨帆 洛野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