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张煜枫他太庄严了,想他在经典上的教诲,常常读这部经。 想阿弥陀佛,想他的形相我们无法想像,-丁嘉丽

时间:2019年03月26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163次

张煜枫他太庄严了,想他在经典上的教诲,常常读这部经。 想阿弥陀佛,想他的形相我们无法想像,-丁嘉丽

张煜枫

佛要怎么学法?用真诚心学,真诚、清净、平等,就成佛了,后头那个觉。清净心是阿罗汉,平等心是菩萨,诸位要记住。他还有染污,什么?还有七情五欲,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七情五欲断掉,放下了,他清净心现前,他是阿罗汉。再提升,平等心现前,你看看这个经文上这一句,「信一切法悉是佛法」,这是大平等,一切法都是佛法。这是谁?菩萨,法身菩萨,他得到平等。觉,就是圆满的大觉,成佛了。所以,清净是阿罗汉,平等是菩萨,觉是佛,你看都在经题上,你学这部经为的是什么?就是为的清净、平等、觉,不为别的,就为这个。所以能得到一生,个人快乐无比,人生最高的享受,家庭圆满,事业成功,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天下太平。你要相信一切法统统是佛法,不能有怀疑。如果要有怀疑,把怀疑放下,读经,古人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念上一千遍你就开悟了。一千遍不能开悟,两千遍;两千遍不能开悟,三千遍;三千遍不能开悟,四千遍、五千遍一定开悟。悟,有小悟、有大悟、大彻大悟,你就明白了。天天提升自己,绝不迷惑,不批评人,一定要依教奉行。我们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决定不要拿著佛法去欺骗人。现在这种情形有,外国、中国都有,我们学佛的人要小心谨慎,不要被人骗了。要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善恶。他要不善,要不如法,我们不要批评,不毁谤别人,离开就好,那是我们的德行。我们肯离开是我们的智慧,是我们的善行。不再提他,不能替他宣传,替他宣传,他那条路是错误的,以盲引盲,要负因果责任,不能不知道。一部经能成就,一切法悉是佛法,那一部经怎么会不能成就?一部经里头所说的,你要都能够落实,变成你的生活,那才管用,你要在这部经上得定、开慧。如果没有得定,没有得定是没有依教奉行,你心里头的妄想很多,杂念很多,是非很多,这是你的大障碍。凡是有这些,都叫造业,造业,善,三善道,恶的,三恶道,出不了六道轮回,不能不知道。这部经是教我们超越六道轮回,了不起的大经大论。最重要的是后头这两句,於所受用,皆不著取。极乐世界有没有取相、执著的念头?没有,为什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加持,你在极乐世界得大自在,你想穿什么衣服,衣服在身上,不必裁缝;你想吃的什么东西,也摆在你面前;吃完了不要了,不要就没有了,不见了,不需要收拾,不需要去洗碗洗筷子,不需要。所以,皆不取著,一切所需随著你的念头都成就了。这个世界能不去吗?你为什么不去?这个世界不好,我看到了,极乐世界好,我没看到,所以半信半疑。这个半信半疑就把这一生的缘给断掉了,那叫真可惜,真可惜。往生极乐世界,诸佛说过,阿弥陀佛也说过,这个法门易行难信,很容易成就,就是很难相信。凡是修这个法门不能成就的,都是信心不足、愿心不得力,所以落空了,学的人多,往生的人少。过去李老师常常感叹,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的三、五个而已,告诉我们,难信易行。真正相信,带业往生,五逆十恶都能往生,希望大家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所以这求,「智者悟真,理与俗反」,道理跟世俗是不一致的。「安心无为」,他的心定下来了,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叫无为。「形」是万有,万有的形状随著念头在运转,所以「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世间所有的愿求真放下了,世间种种的爱好、贪恋也都放下,这是真无求。这里面得出的总结,可见「无希求想」就是无所求行,他的行为也终止了,不再有求。「亦无不希求想」,这个也很重要,我不希求想,不希求了,希求放下了,但是那个不希求的念头还在,这个也不行,这还是障碍。所以「不希求亦无」。「一法不立,是真无求」,还有一个无求,你心里还是被无求染著,不是真清净,一法不立才真的无求,才真的清净,这叫无为。「无不希求,是不住无为。不著有为,不住无为」,这才叫中道。这叫理入,理入,说得很清楚。「以上明彼土菩萨平等游刹之妙德」,跟《金刚经》上所说的完全相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心是游刹,虽然游刹他不住,有求无求都不住。完全随顺自然,不起念,随顺大自然里头,而没有随顺的念头,这叫真无住,真无为。禅入这个境界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头,是这个境界;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是这个境界;中国历代这些祖师大德,跟我在前面跟诸位报告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再往前面说,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他们都是在这个境界。这个智慧从哪来的?不是学来的,完全是从放下得来的,放下,人心就定了,就无住。无住再生心,好!生心是智慧,什么都明白了。我们今天是有住,心里头有妄想、有杂念,有许许多多的习气,起心动念是烦恼,是妄念;如何把这些东西统统放下,这叫功夫。现在我们求入道,入道这两门,一门从理入,一门从行入,两门都可以,两门同时也可以。因为,它本来没有门,说门是方便说的,哪有门?哪有路?门跟路都没有,不能不知道。不著有为,不住无为,这中道。这一段是说明极乐世界菩萨平等游刹,这四个字用得好,往生到极乐世界,不分四土三辈九品。实报土的菩萨、常寂光的菩萨、方便有余土的菩萨、凡圣同居土的菩萨,下下品也是平等游刹。不能不去,不去就错了,真错了,一定要去。真想去,专修净土,净土三经一论由你选择,喜欢哪一种都行,要真信、真正发愿,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决定往生。那不能往生的,是这个地方放不下,现在这个经上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明白,我们统统放下,障碍没有了,决定往生。等著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想他的形相我们无法想像, 他太庄严了,想他在经典上的教诲,常常读这部经。古人讲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们在这上用功,千遍、两千遍、三千遍,一定念到阿弥陀佛来见我们,感应道交,这心就放了。阿弥陀佛见了面,决定得生,临终的时候他一定来接引你。【二O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三六一集)2016/8/9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档名:02-041-0361】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