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东吴财经观察:苏州的意识警觉与杭州霹雳行动的可怕!-东吴财经智库

时间:2018年01月22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612次

东吴财经观察:苏州的意识警觉与杭州霹雳行动的可怕!-东吴财经智库
东吴财经,以知识为杠杆,以平台为红利,与优秀的人联机,做专业技能人才和资源的链接器,立足本土智库,服务产业、创业、金融,为投资、创业者搭建本土的桥梁。

苏州转型之问
苏州素有我国加工贸易风向标之称。但随着近年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用工成本日渐上升,苏州受到了怎样的冲击?在低潮中如何艰难转型?
1 外资大撤退
2017年1月,全球硬盘市场最大制造商——希捷宣布关闭苏州工厂。事实上,这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除了希捷之外,苏州近两年还有多家国际著名企业选择关闭代工厂或向其他地区迁厂,包括:诺基亚、苹果、小米代工厂、联建科技等。
从2005年到2015年,苏州的GDP已由十年前的全国前五变为前七:

与GDP相应的还有人口增速的放缓:
图:2011年-2015年中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长

在2010年前的十年里,苏州的人口增量甚至超越深圳,然后在2011年之后人口增量迅速放缓。人口增速与GDP增速密不可分。
2 苏州的“尴尬”
租赁:租客不够,租金难涨
苏州外资大幅撤退的事实:大量外籍高管回国,高端租赁需求遇冷。
苏州的租金行情一直温吞水。即便行情最好的工业园区核心地段的租金也一直稳定在一房2500-3000元/月,这些年来没涨过。但房价却增速陡峭,从2015年初到现在,园区房价已翻倍。
没有强大的租赁后盾,资产只是纸上数字。少有人租,就少有人接盘。因为你房子的接盘侠都是从租客而来的。
为何租客不够,为何租金难涨?——没那么多人,租房需求不旺盛;没那么多钱,租不起。
苏州人口已过千万,GDP已逾万亿,那么真实的情况是,需求还是有的,经济也不错,但近年来收入水平并没有明显提升。
租金不仅是租金何振东,它反映了一座城市经济最真实的面貌——帮我们衡量所投资城市、物业的真实水平,只有供不应求的租赁,才有供不应求的转手。否则,就是泡沫追赶泡沫的游戏。
可以说,过去苏州政府靠“二产”有钱不必依赖土地财政,伴随“退二进三”的转型策略,苏州会有越来越多的厂房搬迁,土地用作住宅。苏州也将会走“结构性行情”:板块分化、个案分化。没有收入增长的支持,房价也后继乏力。
外贸:订单“长单改短单”
盛虹集团是一家大型跨区域企业集团,其中纺织业务为集团主营业务。
“我们集团去年实现的总值接近1000亿元,其中出口总值能达到十几亿美元。”全国两会期间,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贺昭铭介绍称,集团旗下的江苏盛虹化纤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日本、韩国、土耳其、巴基斯坦等,虽然部分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所抬头,但对集团的影响还不算太大。
与盛虹集团有所不同,苏州进出口集团受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显然更大。该公司一名工作人员透露,过去很多苏州企业进出口订单都签长单所罗门之匙,现在则改签短单,一个月一签或者两个月一签。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商务贸易处副处长张晓表示,2016年园区整体外贸总值是490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了0.8%。但到今年1月,园区实现了450亿元的外贸总值,增长了5.6%。
不过,在数据向好的背后,园区外贸发展依然遇到瓶颈。张晓称,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企业的外需有一定抑制作用。此外从园区自身情况分析,存在资源瓶颈和土地、劳动力成本等问题冰月格格。“从增量来看,要引进新的增量,其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大的制造业企业过来要供地多少亩,供不了,制约了外贸的进一步发展。
而从存量来看,张晓认为,国际产能转移的趋势越发明显。由于人工成本等因素,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内陆和东南亚地区转移,“这些企业都是逐利的,肯定是向利润更高的地方去转移。我们要保留这些存量,也是存在一定困难的。”
成本:人员工资压力巨大
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加工制造业企业感到巨大压力,相当一部分企业选择将工厂迁往东南亚地区,以此来降低人工成本。
苏州市丝绸进出口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人力成本都在涨,厂里熟练工月收入多在5000多元以上,“现在工厂都在往缅甸、越南等人力成本低的地方转移”。
据悉,目前盛虹集团员工平均工资在3600元左右。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盛虹集团启用了类似于机器人的智能装箱设备一台机器能减少50%的人工,能提高60%的工作效率,能增加30%的质量保证。
苏州政府也在鼓励企业转型,如果人工成本接受不了夕阳朝乾,就鼓励引进一些新的技术,比如东莞一些企业用机器人代替,这也是一个方向,政府正往这方面引导和发展。
3万亿俱乐部元老的突围
因为苏州先于全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能够提前做准备、想方案、出对策。
苏州《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6年苏州GDP仍保持7.5%的高增长。
对外贸进出口出现的困难荆棘花园,地方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都给予了积极应对。
从政策层面,工业园区有一些产业政策,支持企业转型升级;而从外贸稳增长的考量出发,国家、省、市根据各地区外贸贡献度,还提供了支持外贸发展的“切块资金”。园区将这些切块资金用来支持企业,做一些制造业的增量,进出口的增量,对中小企业有国际开拓资金,展会费、进口贴息、商标注册、自主品牌等都有一些政策。
2016年4月,苏州市政府提出“外贸稳增长六大行动计划”,明确通过打造出口品牌、引育总部经济、开拓多元化市场、助推“互联网+外贸”、鼓励企业“走出去”、多渠道扩大进口等举措,确保全年进出口正增长。
实际上,近几年苏州一些外贸企业一直试图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其贸易都是以高新技术为主的结构,出口产品中70%多是高新技术产品、电子产品海德思哲,这有别于其他地区一些低端的加工生产。
另一种改变则是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占比。此前园区最高有90%多的加工贸易比例,都是一些委托制造的工厂。现在发展下来,园区加工贸易已经下降到60%多,一般贸易从原来的0到现在的20%~ 30%,这就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
4“苏南模式”的未来
苏州政府的扶持,是“突击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是暂时的,只能解决一时之需笑面罗刹,解决不了长久。
苏州“尴尬”的背后实则是“苏南模式”的瓶颈:“苏南模式”,是由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的,就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而“先工业化,后市场化”则意味着背后需要一个强势政府,通过资源协调、政策扶持等各方面,用“有形之手”来培育企业,培育市场。
2015年诚品书店在苏州金鸡湖畔开业。2010年,在和台湾诚品的前期合作中,对方谈到工业园区管委会的认真与坚持,从2005年开始每年必到台湾诚品作简报,邀请其在园区投资。而诚品也是基于感动与信任,最后在金鸡湖边打造了大陆第一家诚品。当年,诚品也是希望通过苏州市场进军大陆,包括杭州、上郭晏青 海、南京等多个城市金哈格。其中在和杭州的对接中,却并不顺利,给予的土地资源,要么偏远,要么环境差。最终诚品在全国的瞩目下,在金鸡湖边热烈开业;而杭州,却自发遍布起了各类文艺的体验书店。
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有形之手”的积极作为,为苏州开启了黄金二十年——也是工业园区为代表的二十年。但,这个模式在互联网的时代里,却开始遇到天花板——强政府背后,必定是一个“小社会”:民间活力不足,创新机制不够,限制了居民收入增长。这恰恰与互联网精神背道而驰!
因为互联网,就是重视分享、创新与平台。这需要市场的“无形”和“无为”。
苏州要学习的,就是——放开与开放。
杭州崛起之谜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常常被拿来和苏州“对标”.苏、杭时时不忘比肩的“兄弟”成长态势如何
很多苏州人纷纷来浙江充电取经。学习的最后一站,通常的安排,便是参访阿里巴巴的杭州总部。
在钱塘江的南岸,一周之内,杭州高新区(滨江)管委会的宣传部门,已经接待了包括央视在内的各地多个采访团,其中光来自苏州的媒体采访就有两拨。

相比于北、上、深三个一线城市,苏州对于杭州这个近邻的关注,可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还停留在那里的西湖,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以及一个显眼的阿里巴巴。
而事实上,阿里还只是杭州经济逆势飞扬的一杆风帆,共同驱动这个城市完成逆袭的,还有阿里之外更多的创新引擎在澎湃和扩张。宋佳妍这股潜藏的能量更加可观,甚至超越了G20带来的显见光芒。
“小块头”的滨江,藏着“大智慧”
如果把杭州比作眼下中国经济的一个“箭头”,那么滨江,无疑就是这个箭头的“尖顶”。
阿里巴巴,不光是电子商务的全球老大,也是云计算的世界三强;
海康威视,安防产业全球冠军;
华三通信鲁伟鼎,全球顶尖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微信70%的流量由其支持;
安恒信息碎心石,全球网络安全500强,中国企业的行业第一;
……
在钱塘江南岸,这个只有73平方公里的杭州高新区(滨江),居然诞生和成长起来一大批世界级的地标企业,聚集了1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800余名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此扎根。
2016年前三季,滨江实现GDP649.8亿元,增长高达14.5%,遥遥领先浙江和全国。其中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515.9亿元,同比增长23.9%,占全区GDP的比重高达79.4%。
难怪,这个“小块头”的滨江,在全国100多家高新区的综合实力排名中能够跻身“第一方阵”,排名第6,尤其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两项一级指标ameco,更是全都高居第二。
不光是数据的抢眼,还有感官的刺激。
细节里塞着“汗颜”
杭州高新区(滨江),一路走来,一个深刻的印象是,这里几乎看不到连片的工业厂房。在钱塘江南岸,更多的是连片高大密集的写字楼,其中很多都是以创新研发为主的企业总部。
那么问题来了,阿里、海康、大华、华三、贝因美……滨江的这些“一线巨星”企业是凭什么冒出来的?
对此,滨江的管理者和创业者,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同一个字的答案——熬!
“真正顶级的研发总部是招商招不来的”,高新区(滨江)科技局局长周皓坦言,尤其像杭州、苏州这样的二线城市,想发展总部经济更是难上加难。没别的捷径,只能靠自己来培育!
在滨江,有个理论叫“树论”,意思是自己种树、自己育苗;在滨江,还有一个理念,叫“三到服务”,就是政府服务企业,要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
“智慧型企业的一个特点就是知识分子扎堆,他们的情商往往不一定很高,所以政府部门平时不去打扰企业,让他们更加专注于创新。而需要我们出面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时,无论企业规模大三凤求凰小,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门。”
其实探访中,还有两个细节令观察员印象深刻星光子。
一个是两箱方便面。
在滨江科技局的一间会议室里,我们留意到墙角里搁着两箱方便面。旁边的工作人员说,在滨江各部门,加班是常态,就像创客空间里的那些年轻而有激情的创业者,党政机关的上上下下也是拼得很。
另一个是特别的饭点。
中午11点20分,高新区(滨江)发改局副局长张志真在接受完采访后,又匆匆赶去参加11点半的另一个会议。后来得知丹巴美人谷,这里的管委会明确规定,副处级以上人员的午饭时间定在12点30分,这样的错峰,是为了避免各个部门在午餐时段办公室里无人在岗。
“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就像空气一样,平时他们感觉不到,但是又离不开游龙神雕。”滨江官员的这一比喻,道明了他们眼里的“政企关系”。
正是政府一直以来秉持的这一“店小二”的服务姿态,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心志定力,滨江埋头耕耘25年,终于熬过了漫长的“默默无闻”期,营建起一个专门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创业的“类硅谷”生态体系,开始收获自主创新的红利。
“熬”出来的“地标”牛企
一个“熬”字,几乎道尽了滨江自己培育创新型地标企业的秘辛。而能“熬”的,不光是政府,更重要的是企业。

海康威视的车间,研发人员正在调试各种监控设备。

围绕安防的主业和主线,做探头起家的海康,正向无人机等前沿领域拓展。
在海康威视的总部展厅里,各式各样的监控摄像头、智能仓储机器人、无人机、停车场自助终端等数十款高科技产品和应用让人眼花缭乱。从2002年的3000万到去年的253亿,这家从做监控探头起家的企业,销售额一路飞涨,2016年一举坐上全球安防行业第一把交椅。
每年销售额的7-8%用于研发投入,去年的数字为17亿。全球1.8万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就有8000人,其技术团队的平均年龄仅为28岁。这些数字背后,正是海康威视迅猛发展的关键所在。
和其他地方的一些民企老板,挣了钱就买楼炒股,喜欢赚快钱不同,滨江的创业者,尤其是大企业家,更多表现出的,是对创新的执着和对主业的专注。
数据显示,滨江每年研究与试验经费(R&D)投入占GDP比重平均达到13%-15%,为全国所有高新区最高。而相应的,房地产的税收比重,只有百分之十几,同样在全国罕见。
在投研发还是投固定资产这道选择题上,无论是滨江政府,还是企业,都毅然选择了前者。
而无论是海康威视,还是华三通讯,回望这些标志性的高新企业成长的来路,其看重的不是跟风挣快钱,而是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认准了原始创新,舍得坚持研发投入,历经“十年磨一剑”般的煎熬,方才登上行业的巅峰。

2016年初,滨江新一轮“5050计划”启动,意味着“国产”博士不再被拒之门外,并且都有可能获得最高1500万元的创业资助。
其实泰星ken,长期以来,杭州的官员们也一直在紧盯着苏州的发展动向
一位滨江的官员悄悄告诉圆桌观察员,多年之前,当他问到一个苏州的开发区,那里产值和纳税最大的两家企业是谁时,苏州官员告诉他“阿迪达斯和欧莱雅”,得知这一答案的那一刻,他“松了一口气”。
世易时移,当下的这一刻,该轮到苏州紧张了……
东吴财经作为立足于苏州的财经智库,希望苏州会更好,为年轻人创造的机会更多。
这里未来可能是本区域最专业的产业·金融·商贸智库
东 吴 财 经
DONGWU CAIJING
中国视野|区域资源
聚焦苏州实体产业、金融、消费,专为创新者打造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