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从化旅游个蒲松龄冷知识,宅男笔下的“姐妹情”了解一下 5-美读

时间:2017年09月13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627次

个蒲松龄冷知识,宅男笔下的“姐妹情”了解一下 5-美读


02/07蒲松龄这个山东大汉实在是很有趣。

文 |夏雪宜 转自|单向街书店

寒暑假第一剧《还珠格格》里,皇阿玛带着一群人野餐,紫薇开始了诗词 show,她给看起来普普通通甚至有点下不去筷子的菜取了充满诗意的名字。“评委”乾隆和纪晓岚对这场表演赞不绝口。

这种用诗作菜名的事,纪晓岚的“大仇人”、《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也干过。

有一次,只剩六文钱的蒲松龄做东,约朋友在家吃饭安如意。他列了个单子,让妻子照单采购:两文钱的韭菜,两文钱的豆腐渣,两文钱的冬瓜,并嘱咐妻子:“记得从门口的柳树上摘一把叶子,鸡窝掏俩鸡蛋”。
为了提高档次,每上一道菜,蒲松龄都会说出一个特别的名字:
第一道菜叫“两个黄鹂鸣翠柳”,是韭菜上铺摊鸡蛋;第二道菜叫“一行白鹭上青天”,是焯好的柳叶配蛋白;第三道菜叫“窗含西岭千秋雪”,是清炒豆腐渣;第三道是冬瓜汤,美其名曰“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段故事虽然很有可能是蒲粉编的,但如实地反映了蒲松龄的生活水平。
01
蒲松龄 19 岁时参加公务员海选,在县、府、道试中都获得第一名,成为秀才,小小年纪就在山东出了名。在那之后,蒲秀才屡战乡试屡不中,连候补公务员的队伍都没能进去又一夜歌词。蒲松龄 71 岁时,朝廷实在不好意思,给了他个安慰奖,封他为贡生豪门罪妻,每月工资四两。但这笔钱从来没进过蒲松龄的口袋,全被上面贪污了。他这一辈子基本都靠当老师养活一家子,偶尔给大官出主意挣点小钱。

按照当时的工资水平,一个私塾先生的年薪是 8 两。而三四口人一年的穿衣吃饭至少需要 20 两银子。再加上妯娌不合,闹分家的时候,恶嫂子把祖上留下的好田、好房都抢走了从化旅游。蒲松龄分到的那几块田基本是废的,一年也产不了多少东西。恶嫂子给蒲松龄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心理阴影,导致他在书中写了二十多个悍妇。
可见,蒲松龄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之下。他不止一次拿自己的穷开涮,腊月二十三敬灶王爷没有好菜,写篇《金菊对芙蓉(甲寅辞灶作)》说:“灶神不会因为敬品太寒酸,就在玉皇大帝面前说我们一家人的坏话吧?”

到了除夕再来一篇,《除日祭穷神文》质问穷神:“穷神,你这个磨人的小妖精,为何总是缠着我?我该拿你怎么办!”
穷神,穷神,我与你有何亲,兴腾腾的门儿你不去寻陈梦吉传奇,偏把我的门儿进张良取履?难道说,这是你的衙门,居住不动身?你就是世袭在此,也该别处权权印;我就是你贴身的家丁、护驾的将军,也该放假宽限施施恩。你为何步步把我跟,时时不离身,鳔粘胶合,却像个缠热了的情人?
蒲氏家常菜除了大白菜、野菜修仙缘,就是些自制咸菜。小菜配上粥或者煎饼,一顿就这么解决了。蒲松龄在市场看见青鱼,“一见流清涎”,紧接着再感叹一句“二月初的青鱼太贵了,想吃他也没有钱啊”。
这首《青鱼行》结尾是一句“口腹喜新皆厌频,人生丰约何不均?”。天天吃没有油水的饭菜,谁都有受不了的那一天。但是蒲松龄吃煎饼,怎么吃都不腻。

这个双蛋煎饼蒲松龄恐怕是吃不起了
他身为山东大汉,没有不吃煎饼卷大葱的道理。但是,蒲松龄离不开煎饼不单单是受地域和收入的影响,而是因为爱得深沉。他为心爱的煎饼做赋,梳理煎饼的历史,详细记录山东中部地区做煎饼的方法,对煎饼赤裸裸地表白我是衙内。

煎饼在他眼中“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一个富二代被他种草了煎饼,想用鱼翅鲍鱼换他手里的煎饼。他转身便走,只留下一句“不换不换……”蒲松龄是当之无愧的山东煎饼形象代言人。
02
39 岁时,蒲先生装着一包自家摊的煎饼,从小镇出走,来到山东中部大户毕家做家庭教师。蒲先生在毕家干了三十年,不仅要教毕家 8 个孙子读四书五经、做八股,而且还要陪他们去济南考公务员。

在这期间,蒲松龄还成了毕老爷毕际有的代笔人。毕家那些应酬稿都出自蒲松龄之手。毕老爷特别欣赏蒲松龄,家中 5 万本藏书蒲松龄可以随便读,把家中最幽静、最适合读书的地方安排给蒲松龄住,赞助蒲松龄写书用的纸墨灯火。在这样的环境下,蒲松龄又为《聊斋志异》添了几篇新文章。

工作得坐班,下班要写书,再加上手里没闲钱,余超颖蒲松龄基本宅男一个,偶尔和好基友出去爬山作诗朱宸卓。《聊斋志异》里有很多宅男,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有些篇章基本可以算是一个宅男坐在电脑前的意淫:鬼狐助我事业有成,贤妻、美妾和平共处,不亦乐乎。

封建时代使人眼光受限,蒲松龄笔下当然有不少封建糟粕。但是,就这么简单地把《聊斋》看成是蒲宅男坐在书斋里 yy 出来的,蒲松龄也太冤了。

《聊斋》之前的大部分文学作品里,男性强壮伟大,女性温柔贤惠。《聊斋》一出,来了个大颠倒,冲破了这个男女描写的套路。蒲松龄笔下那些生动可爱、个性鲜明的女孩子躁动着不安分的气息。

《聊斋》爱情故事的女主人公在亲密关系中大部分都是勇敢的出击者,而且这类故事的标题都是女主人公的名字。不仅如此池舒欣,这些女主角在婚后也都是家庭的顶梁柱。

《聊斋》还暴露了蒲松龄的小秘密,原来他是个隐形百合控。比如《封三娘》,“缘瞻丽容,忽生爱慕”官晶华年轻时的照片,这句话是封三娘对范十一娘的坦白;封三娘知道十一娘去世后,说了句:“恨不从丽人俱死”。两人的感情达到了“偕归同榻,快与倾怀”,“订为姐妹,衣服履舄君臣斗,辄互易着”的程度;分别时,“伏床悲惋,如失伉俪”。

《聊斋》写完后,蒲松龄没有钱印刷。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出版社搭线,给作者出书;想出书得自己找上门去,出钱让书坊印。“清朝莫言”王士祯是蒲松龄的好基友,在他眼里蒲松龄就是百年一见的文学天才。他不忍看到好基友的作品被这样埋没,便为《聊斋》题诗。有了文学大 V 力推,一些书坊开始注意到这本书,找渠道联系蒲家,希望能商量出版的事情。若是那个时候有书封,上面肯定有“王士祯推荐”五个字。

03
如果盘点蒲松龄对后世的贡献,“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的《聊斋志异》排第一,《日用俗字》可以排第二。
蒲松龄根据当时最权威的字典《字汇》,将山东淄博老百姓的日常用字串起来,编成比顺口溜高级一些的押韵文字。给《日用俗字》取个现代名字差不多就是《山东淄博方言日常用语大全》。

要是那个时候的淄博人用上了微信,在和父母、七大姑八大姨、发小聊天的时候,想打方言,但又不知道该用哪个字。这个时候,就得掏出《日用俗字》了。
村民能说方言,但写不出方言;能写出的方言又都是在汉字里找读音相同的,同一个字你找这个,我找那个,看到字得猜一会才能知道写的是什么。蒲松龄看到这种现象,动了编《山东淄博方言日常用语大全》的想法,于是他根据权威的字典确定了方言词语的正确写法。
《日用俗字》收录的字数是同类型中最多的。因为讲究押韵,蒲松龄家乡的很多小孩都会摇头晃脑地背几段《日用俗字》。年龄小,读不了限制级的《聊斋》,但是可以读《日用俗字》,蒲松龄考虑得也算是很周全了。

说到《日用俗字》,不得不提一下里面透着蒲家气息的蔬菜篇。这一篇基本都是老百姓常吃的菜,豆角、蚕豆、南瓜、北瓜、黄瓜、菠菜……没什么山珍海味。蒲松龄还在书中记录了很多野菜的做法“榆钱下蒸方美,杨叶掐来焯亦青”。

04
人到中年,蒲松龄还没放弃考公务员。有两次居然都是因为灵感来得太快,写得太激动,写着写着不自觉地多翻了一页全自动洗脱机。这在清朝是公然违反考试书写规则,轻则取消考试资格,重则杀头。
这也透露着蒲松龄屡战屡败的原因。除了官场黑暗,不按八股套路出牌是蒲松龄当不成公务员的主要原因。从留下来的公务员模拟考卷子来看,蒲松龄不自觉地就把文章写出了小说感,而且每一篇都超过了规定字数。正式考试的时候一紧张、一激动,结果可想而知。

05
太有才华不是蒲松龄的错,但是控制不住自己,吐槽吐个不停就有点过分了风间仁。蒲松龄特别喜欢在文章结尾加一个“异史氏曰 balabala”,也就是“对于这件事啊,我有点想法要说……”。
74 岁时,家人请来江南画师给他画像。画像完成后,他非要在上面吐槽几句:“我根本不想穿着这官服被人画,但是家人和画师非要我穿上,我拧不过他们。看到画像的你们不要笑话我,我是被逼的。”

蒲松龄这个山东大汉实在是很有趣,贫穷限制不了他的想象力。教书、给大官代笔、写自己的书、编字典,什么事他都没耽误,就是错爱了公务员这个职业。其实,后世有哪个读者在意他的身份?
END -
相关来源
蒲松龄的生活待遇,香港文汇报,戴永夏蒲松龄《日用俗字》中的俗字,聊斋杂著研究,张树铮《聊斋志异》情爱故事和女权意识,聊斋杂著研究,何天杰

责任编辑:冬虫
投稿邮箱:tougao@chengbook.com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