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丨 日本:菊与刀中的和式之美① 访世界·壹-小邑的生活

时间:2016年04月29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729次

丨 日本:菊与刀中的和式之美① 访世界·壹-小邑的生活

从这一期开始,小邑会不定时地带大家去探访世界的某个角落,希望能让大家在喧嚣繁忙的工作中感受到一份宁静,去体会来自世界另一端的美。今天这一期的【访世界】,小邑将要带领大家来到古韵古香的日本。
日本人笃信神道教,神道教提倡万物皆有灵,小到尘埃,大到楼房,一只笔,一面镜,甚至一间厕所都皆有魂灵所在。所以日本人对万事万物都会以礼相待,生怕惊扰了某一处的神灵而被无端骚扰,为此日本人建立了大量的神社,造就了日本特色的神社文化,同时这也培养了日本人谨小慎微的性格,这也是日本的风物大多都给人精致清雅的映像。
万物皆有道,于日本,一菊一刀即可道尽。
战国的刀-丰臣秀吉
日本战国不仅对日本的整个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便放到世界的历史长河这段历史也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战国始于应仁之乱,终于德川幕府成立,之间豪杰并起,出了无数乱世英雄,其中最为传奇的当属战国时期最后一位霸主-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出身于贫农,依靠着杰出领导才能和军事才能,在乱世中取得天下,在他即位后,却又变得多疑嗜杀,好大喜功,最终他的天下在他死后被他最信任的部下给夺去从而终结了战国时代。观其一生,波澜壮阔,起起伏伏,当他逝世后,他最爱的侧室茶茶带着他的继承人丰臣秀赖住入了豪华的大阪城,他的正室宁宁则以为他礼佛之名则建立了高台寺。最后的最后,大阪城,成了丰臣氏失去了江山的地方;高台寺,却成了秀吉灵魂的归所。

(丰臣秀吉画像)
大阪城
大阪城公园,是大阪城旧址,地处大阪市市中心,其标志性建筑就是当中的天守阁。大阪城以其承载的战国历史闻名,园内樱花繁盛,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踏青赏花。

(每年有无数游客来到繁樱盛开的大阪城踏青)
大阪城是丰臣秀吉于1583年兴建,在三年内动用了数十万名劳工,近50万块石块,直至丰臣秀吉去世都还在扩建,而丰臣秀吉的逝世也开始了大阪城多舛的命运。实际上虫族雄王,大阪城历经多次毁灭,每一次的毁灭都见证了日本时代的更迭。

(大阪城内一代枭雄丰臣秀吉的雕像)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麦嘉基。时间仿佛是个顽皮的孩子,总是重复着相同的恶作剧。丰城家自焚于天守阁令德川幕府来开了序幕,明治维新的开始结束了德川幕府的统治,二战后又再被美军殖民,一次次的战争让大阪城不断在毁灭与重生间徘徊,现如今或许只有那厚重石墙上的斑驳黑迹还能重现当年那惨烈的厮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知道是否有一天会有某个游客踏过樱树下时能再度唤起大阪城那封存的记忆。

(樱门是少数在毁城后依然留存至今的东西)
走向天守阁,夹道是一丛丛的樱花,通向天守阁的石桥上铺满了樱花花瓣。天守阁其实毁灭过2次碧丝兰卡,一次毁于丰臣家战败,一次毁于雷击。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天守阁其实是于1931年时以丰臣时代的天守阁外观为蓝本所仿建的,经过1997年的一次翻修后,如今的天守阁高54.8米(含底部由巨石落成的13米天守台),白墙绿瓦,周厚恩外观有五层,每层的飞檐处均装饰着金箔异兽雕塑。
而天守阁内部其实是个8层的博物馆,7层以下存有各式武器、雕像、书简、作战图等吕丽君,不一而足。而第8层则是瞭望台,登上去便可将大阪尽收眼底,不难想象,几百年来曾有多少豪杰站在了这个高处俯瞰众生,挥斥方遒。不过绚烂如樱花待到一朝春尽也只能化作落英,当年的铮铮铁骨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在大阪城用战火洗净铅华后,唯有那一个个英魂化作巨石与樱花依旧在守护着这个古朴的城郭。

(天守阁下,遍布樱花)
高台寺
丰臣家战败后,丰城秀吉的继承人丰臣秀赖及侧室浅井茶茶自焚于大阪城天守阁,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战国时代的结束。而在丰臣秀吉死后,丰臣秀吉的结发正妻-宁宁为祈求冥福便在京都的高台寺定了居。

(丰臣秀吉正妻-宁宁画像)
高台寺是于1606年为让宁宁出家静养由日本名匠小堀远州所建,其位于京都东山灵山之麓,不过当时并未进行命名。直到1624年宁宁去世,高僧三江绍益被迎请作为开山住持,此寺才得以根据宁宁法号(高台院湖月尼)命名为高台寺。与被德川家康逼死的茶茶母子不同,德川家康为了安抚丰城家旧部的人心,宁宁得到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支持,所以寺院落成后一度华丽异常。

(高台寺内园林景观)
不过高台寺历史上屡遭火险,虽然对比大阪城数次灭城要幸运的多,但依然有很多建筑、佛像被付之一炬。高台寺内现存的开山堂、观月台、伞亭、时雨亭等建筑均被列为国家的重点文物,其中又以开山堂最为重要。现开山堂内供奉着高台寺开山祖师三江绍益禅师的灵位,三江绍益禅师塑像位于堂内佛坛中央,而顶棚天井则是用丰臣夫妇御车上的板子所镶,左右两侧绘有人面鸟身的彩绘。

(开山堂内天井)
走出开山堂,一条卧龙廊连向灵屋,廊上有顶,可为人避雨遮阴。灵屋内供奉着宁宁和丰臣秀吉的灵位,灵位的左右两侧则是各自的塑像。中央佛龛则供奉着 “随求菩萨”,传说这尊菩萨是丰臣秀吉生前的护身符,也正是因为这尊菩萨,丰臣秀吉才能捷报频传,从一介草民翻身谋取天下罗夏恩。佛檀及佛龛则装饰以丰臣夫妇生前钟爱的莴绘,也正因如此,高台寺又有着“莴绘之寺”的别称。

(布满了桃山时代莴绘的灵屋)
离灵屋不远,便是伞庭。伞庭是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建造的茶室,原在伏见城内,后迁至高台寺。千利休之所以被称为茶道鼻祖,是因为其对过去的茶道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并将茶道升华为了一种综合文化体系。由于茶道原是贵族专属的事物,贫贱人家出身的秀吉对于茶道有着非常热烈的执着,与千利休一度非常合拍,并推出了对后世茶道发展产生极大影响的“北野大茶会”。

(北野大茶会允许各个阶层都来品评茶道,对后世茶道影响极深)
而茶道追求的是禅,禅意的终极则是无我,所以千利休晚年的茶道也越发俭朴,这与丰臣秀吉喜欢的华丽的大操大办产生了极大冲突,最终千利休被秀吉所忌惮而逼死。千利休死后,他的茶室还一直被秀吉所保留,并在秀吉死后得以迁入供养丰臣夫妇的高台寺。如今每当有游客来到伞庭都能欣赏到精美的茶道表演,回忆着当年那个大道至简的圣人。

(高台寺内,茶道致美)
高台寺是日本的名胜古迹,每年游客不下千万。但此地的本质终归是个古刹,高台寺作为一个礼佛之地,禅是才是这个地方的终极追求。无论是宁宁的隐世之才,还是千利休的修茶之道,本归都是“禅”,并渗透至了这个地方的一石一木五大贼王,一山一水。这里是战国豪杰丰臣秀吉灵魂最终的归所,如今,每个来朝拜他的人已感受不到那来自百年前的豪杰气概,只留下了万物归尘的安宁。
心灵之菊-神之所居
说起日本的花,相信对于绝大部分的人的反应是樱花。事实上,日本皇室的标志却是菊花。菊花象征着洁净、刚烈,这也是日本人的普世价值。对于日本人来说,说一个人肮脏无疑是对那个人最大的侮辱,而懦弱则是最肮脏的品质。若说樱花代表着日本人的审美理念,那菊花则代表了日本人的处事态度。在皇权与神权高度结合的日本,更是把这一态度融入了日本的神学,最终造就了日本人高度的精神洁癖。

(日本国花-16瓣菊)
日本人相信万物皆有灵,于是就有了八百万神明,这也就造就了日本独有的神社文化。对于日本人来说,祭神自是重中之重,尽管如今的日本西化严重,但依然可以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随处找到宗教的痕迹。神社是神所居住的地方,自然也是日本人心目中的洁净之所,可以说,日本神社不仅维系了皇权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建设,更是寄托了日本人所有的心愿。

(明治神宫中悬挂着写满林林总总愿望的绘马)
金阁寺
金阁寺始建于1397年,甚至还要早于战国时代,其位于日本国京都府京都市北区,是一座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也是最能代表日本室町时代的名刹。应仁之乱开始后,金阁寺内大部分建筑被焚,只留下了主殿舍利殿,而在1950年7月,金阁寺发生纵火事件,这唯一的舍利殿亦被完全烧毁。这一事件引起了大量作者的想象,三岛由纪夫著名长篇小说《金阁寺》便是以此事为背景所创作的。

(金阁寺园内地图)
曾经烧毁的金阁寺的和尚林承贤被问到动机时,有着不幸人生的林承贤给出的理由是“因为自己的丑陋而嫉妒着金阁寺的美丽”,也正是因为这句话让三岛由纪夫创作了《金阁寺》。当然,过去全盛时期的金阁寺早已不可考,可如今的金阁寺独独靠着舍利殿依旧富丽堂皇到不可方物,让人不禁想要接近它、赞美它、敬仰它、嫉妒它。

(三岛由纪夫和他的金阁寺)
如今的舍利殿是在1955年依照原样所复建的,1987年又全面换新了外壁的金箔装饰。金阁寺共有三层,一楼是延续了当初藤原时代样貌的“法水院”(属寝殿造风格,也就是平安时代的贵族建筑风),二楼是镰仓时期的“潮音洞”(一种武家造,意指武士建筑风格),三楼则为中国(唐朝)风格的“究竟顶”(属禅宗佛殿建筑)彭晓冉。寺顶有宝塔状的结构,装饰着象征吉祥的金凤凰在顶端。三种不同时代不同的建筑风格在金阁寺身上实现了完美的融合,这也令金阁寺成为了室町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园。

(镜湖池与金阁寺相互辉映)
以金阁为中心的庭园代表着极乐净土,园内许多效仿衣笠山的池泉回游式庭园的日式造景也是让金阁寺备受推崇的重要原因。金阁寺毗邻一汪被称作镜湖池的池塘,清澈的池水与闪耀的金阁相互辉映,如若碰到晴天,更是能见到映在镜湖池中的金阁寺在蔚蓝天空下熠熠生辉,极具古韵之美。

(游客拿到的门票其实是祝福纸符)
如果说高台寺内处处禅意,那金阁寺最大的特点就是美。当然这种美有别于庸脂俗粉,而是一种上升到哲学高度的精神美学,它让人沉溺它的美,却同样让人忿恨它的永恒,而这其实代表了日本人的一种美学态度,生于金碧辉煌,毁于熊熊烈火,最后再重生于辉煌。用最美的姿态生,用最美的姿态亡,周而复始,宛如凤凰涅槃一般,以最永恒的姿态来受人崇拜。
伊势神宫
日本笃信神道教梦想盒子,对于神有着非常高的敬意,而日本的神灵又异常之多,故日本也有“三步一神社,五步一神宫”的说法。而其中万刹之王,当属伊势神宫。伊势神宫正宫部分主要分为内宫的皇大神宫和外宫的丰受大神宫,伊势神宫内非常巨大,需要一天的脚程才能走完。此外,伊势神宫尚有别宫14所、摄社43所、末社24所、所管社42所等一连社宫,共计125社张柏文,分布于伊势市、松阪市、鸟羽市、志摩市、度会郡、多气郡等地。

(伊势神宫-神乐殿)
伊势神宫的正殿居内宫中心,是日本古建筑风格“神明造”的代表三代雷影。平面矩形,长边入口,挖土立柱,山墙上有山花中柱,悬山式曹屋顶,屋面呈直线形。从外宫至内宫有数道栅栏和围墙围绕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形成层层空间。外墙四方设有鸟居。

(伊势神宫内宫正殿只允许台阶下拍照)
内宫的正式名称是皇大神宫。内宫的祭神是天照大神。天照大神是皇室的祖神,是日本神道教的主神。传说中,内宫约于两千年前所建,第十一代垂仁天皇执政时期,他命皇女倭姬命去寻找最适宜祭祀天照大神的地方。倭姬命便开始环游日本,到达伊势后的倭姬命得到了天照大神的神示:“是神风伊势国,则常世之浪归国也魏嗣,傍国可怜国也,欲居是国。”(神风伊势是美丽的鱼米之乡,我希望永远住在这里),于是倭姬命在此建立了皇大神宫。

(皇室主神-天照大神)
供奉天照大神的正殿的建筑是神宫特有的形式。这是神道建筑物中最纯粹最朴素的形式,是日本最古老的木造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一般认为是以约两千年前日本人储藏稻米的高架式粮仓为原型,并揉进了古代天皇宫殿建筑的要素。德国著名建筑家布尔纳·塔屋德将其与希腊巴台农神殿相比较,极力称赞道“伊势建筑乃世界之冠。芳香的桧木、屋顶的萱草,用这样单纯的材料,竟能造出与其结构如此相融的建筑,实在无以企及。这种建筑形式出现的年代已无法确认泗阳天气预报,又不知最早的工匠之名,或许是从天而降的吧。”

(独特而俭朴的正殿造型)
内宫内除了祭祀天照大神外,还供奉着象征皇权的三神器之一-八沢镜。而两千年来一直由禀奉代理天皇名义的皇族女性作为最高神主,并由其执掌天照大神的祭祀。直到皇权式微的现在,伊势神宫依然严格规定了天皇以外不允许在正殿投币,因此,正殿前并没有放置“赛钱箱”。而在古代,伊势神宫作为皇室专属的神宫,平民连参拜的资格都不具有,甚至直到1957年才开始对外国人开放。

(池田厚子,昭和天皇第四女,于1988年开始担任祭主)
外宫的正式名称是丰受大神宫。外宫的祭神是丰受大神,丰受大神是司掌天照大神膳食之神,也是衣食住的守护神。外宫创始于约一千五百年前,第二十一代的雄略天皇有一天梦见了天照大神。在梦中,得天照大神示意:“我独自一人饮食难安,甚为不便,望你等从丹波国(今京都府北部)将司掌衣食住的丰受大神接至我处,侍奉于我傲妃风华无双。”梦醒之后,雄略天皇秉承天照大神神示,在伊势建造了壮丽的神宫,迎来了丰受大神。

(和内宫造型相似的丰受大神宫)
一千五百年来陈玺安,丰受大神每天早晚两次侍奉天照大神的膳食,这个祭祀是外宫特有的祭祀,称为日别朝夕大御馔祭嫡女当家。在伊势神宫的祭祀主要分为恒例祭和临时祭。恒例祭是在每年规定的日期和时间内举行的,以祭祀天照大神为中心,每年需举办1600次,日别朝夕大御馔祭便是恒例祭的一种,伊势神宫的所有祭祀都是由祭主所主持。
10月的神尝祭是一年祭祀中的高潮。神尝祭是恒例祭中最为重要的祭祀。在神尝祭时,要将最早收获的稻米供奉给天照大神。另外,天皇还将向神宫派遣敕使,向天照大神献上天皇自己耕种的稻米和被称作币帛的五色绢、布。据说举行神尝祭之日也就是两千年前天照大神迁移到伊势的日子。

(雨中的神尝祭)
伊势神宫实现造替制度,内宫、外宫都保有两块相同大小的社殿用地,每隔20年依古法在另一块用地重建社殿并迁祭,称为“式年迁宫”。迁宫的对象包括内宫和外宫2所正宫、14所别宫、宇治桥,以及相关装饰品、武具、马具、乐器等共计714种1576件御装束神宝。重建后的汰换建材将分与神宫内其他社殿与施设所用,或让予日本各地神社以重复利用。

(式年迁宫)
伊势神宫是日本最重要的神社,它象征着君权与神权的高度结合,对于皇权继承的合法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伊势神宫在日本人心目中也有着非常重的地位。无论哪个民族,当人们生活在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认识非常贫乏时,在自然界面前显得软弱无力,乞求神灵的保佑,这是世界的普遍规律。而对于自然环境恶劣的日本,求得祖先神和事物神的庇护更是尤为重要。千百年来,伊势神宫早已融入了日本人的灵魂,它既是日本民族的具象化,又是日本政治观的体现。
结语
二战时期,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人的社会性的观察写出了著作《菊与刀》,这本书抛弃了战争的成见,用客观细腻的笔触精准地描绘出了日本人共通的生活习性,也让世人对了解日本人有了便捷的渠道。日本是个十分矛盾的民族,好斗而和善,尚武而爱美,野蛮而文雅,顺从而富于抗争,这是《菊与刀》中对日本人的描述。在上述提到的建筑中无不体现了这种矛盾宅魔王。

(菊与刀-鲁斯·本尼迪克特)
我们其实不难发现,上面提到的大阪城、高台寺或是金阁寺,都曾有过焚烧的经历。一方面,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日本火灾非常常见,这对以木质房屋群居生活的古代日本村落有着毁灭性打击;另一方面,火焰妖娆舞动的姿态和强大的破坏性又非常符合日本人的美学理念,让日本人崇拜不已。所以我们在上述的建筑中都能看到石灯笼这一设计元素,石灯笼代表着“神前净火”,意味净化污浊的神火,大概在日本人眼中,被焚烧的神寺实质并不是毁灭而是得道后的重生吧!

(日式庭院中常见的石灯笼元素)
和式之美,追求的其实是永恒的精神之美。肉身和物质终有一天会遁入轮回,而精神之美却不会因为火烧雷劈而从此失去,外在的形也只是美的托生,或是恢弘古刹,或是水上莲生。这种美既是动态的,它由内而外,却又不断纳入外在的精粹,不断升华,让每一次的观赏都有新的体会;这种美亦是静态的,内在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极品召唤师,孤高而又桀骜。
和式之美,美不胜收。

想去日本?扫描下方二维码有惊喜↓↓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如若涉及版权请及时与我方联系。
该文章为原创,最终解释权由我方所有。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