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芈月传》中医方剂学知识汇总-山海国学

时间:2018年01月31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820次

中医方剂学知识汇总-山海国学
新朋友请点击上面蓝色字“山海国学”关注,看更多精彩内容,老朋友随缘转发
总论部分
1、《五十二病方》: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伤寒杂病论》: “方书之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伤寒明理论》: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普 济 方》: 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方剂的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药(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的涵义: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两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i.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加强以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ii.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iii.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i.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ii.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方剂变化形式:
i.药味加减的变化-------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桂枝+附子
ii.药量加减的变化------小承气汤 与 厚朴三物汤
iii.剂型更换的变化-------理中丸 理中汤
4、方剂与治法关系:
i.治法是知道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ii.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5、常用治法:汗法:麻黄汤吐法:瓜蒂散下法:大承气汤和法:逍遥散
温法:理中丸清法:白虎汤 消法:保和丸补法:四君子汤
各论部分
1、解表剂(汗法)
分为 辛温解表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辛凉解表剂--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甘石汤扶正解表剂—(人参)败毒散
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
方歌: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临床: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麻黄辛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用为君药。因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 用法: 温服,温覆,取微汗
方歌: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桂芍合用,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
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
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此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的基本结构庐江中学。
麻黄汤Vs桂枝汤
同属辛温解表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征,然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解肌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无汗喘咳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肌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风发热而有汗出之表虚证。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
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组成: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芍药半夏甘草
桂枝配伍: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
散中有收开中有合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组成: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鲜苇根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期,表热轻证)
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组成: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连翘芦根
银翘散Vs桑菊饮:
二者均是治疗温病初期的辛凉解表方剂,组成中都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但银翘散用银花配伍荆芥、豆豉、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桑菊饮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大陈皮荷叶茶,而解表清热作用较银翘散为弱,故为“辛凉轻剂”。
麻杏甘石汤(辛凉解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芈月传》,邪热壅肺证)
方歌: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麻黄:石膏=1:2 石膏倍于麻黄,使本方不失为辛凉之剂,,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又是相制为用。
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逆流挽舟”
方歌: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人参的配伍意义:人参为佐,用之益气以扶其正,一则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复入之义;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2、泻下剂(下法)
分为 寒下剂—大承气汤温下剂—温脾汤润下剂—麻子仁丸
逐水剂—十枣汤攻补兼施剂—黄龙汤
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者热厥、痉病或发狂)
方歌: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组成: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临床:i.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
手足截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ii.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
脉滑实。
iii.里热实证者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方解:方中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是为君药;芒硝咸寒润降,泻热通便,软坚润燥,以除燥坚,用以为臣;硝、黄配合,相须为用,泻下热结之功益峻。实热内阻,腑气不行,故佐以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和而用之,既能消痞除满,又使胃肠气机通降下行以助泻下通便。四药相合,共奏峻下热结之功。
本方用法:水煎,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中病即止。
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阳虚寒积证)
方歌: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组成:大黄附子芒硝干姜人参当归甘草
麻子仁丸II(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十枣汤(攻遂水饮----悬饮、水肿)
方歌: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大枣
大枣配伍意义:大枣为佐,煎汤送服,寓意有三:i.缓和诸药毒性;ii.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 iii.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本方用法:1.上3味等分为末,或装入胶囊。2每服0.5—1g,每日1次。3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4清晨空腹服。5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i.三药为散,大枣汤送服;ii.于清晨空腹服用,从小量开始,以免量大下多伤正,若服后下少,次日加量;iii.服药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保养脾胃;iv.年老体弱者慎用,孕妇忌用)
3、和解剂(和法)
分为 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调和肝脾剂—四逆散、逍遥散调和肠胃剂—半夏泻心汤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证、黄疸、疟疾一挤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
本方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
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阳郁厥逆证、肝脾气郁证)
方歌: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郁血虚脾弱证)
方歌: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生姜炮薄荷
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寒热错杂之痞证)
方歌: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组成: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
本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心并进一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4、清热剂(清法)
分为 清气分热剂--白虎汤
清营凉血剂—清营汤
清热解毒剂—清热解毒汤、凉膈散、仙方活命饮
清脏腑热剂—龙胆泻肝汤、清胃散、芍药汤
清 虚热 剂--青蒿鳖甲汤
白虎汤(清热生津----气分热盛证(四大症)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方歌: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临床:(四大症)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方解:方中君药生石膏,心甘大寒,入肺胃二经,功善清解,透热出表,以除阳明气分之热;臣药知母,苦寒之润,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以滋阴润燥就已伤之阴津,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佐以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痹,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四药相配,共奏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之功,使其热清津复诸症自解。
清营汤(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热入营分证)
方歌: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组成:犀角生地麦冬玄参银花连翘竹叶黄连丹参
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三焦火毒证)
方歌: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组成:黄连黄芩 黄柏 栀子
临床:大热烦燥,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方解:方中以大苦大寒之黄连清泻心火为君,兼泻中焦之火;臣以黄芩清上焦之火;佐以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清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引邪热从小便而出。四药合用,苦寒直折,三焦之火邪去而热毒解,诸证可愈。
本方为苦寒曲折,清热解毒的基础方
凉膈散(泻火通便,清上泻下----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以泻代清”—泻心汤
方歌: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上中郁热服之消。
组成:连翘黄芩山栀子仁大黄芒硝薄荷竹叶甘草白蜜
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阳证痈疮肿毒初起)
方歌: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
“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此疡门开手攻毒第一方也”
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胆经湿热----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
方歌: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甘草车前子
清胃散(清胃凉血----胃火牙痛)
方歌: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
组成:黄连升麻当归身丹皮
芍药汤(清热燥湿,调气和血----湿热痢疾)
方歌: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
组成:黄芩黄连芍药(重用)+当归(行血则便脓自愈)木香槟榔(调气则后重自除)
大黄(通因通用)肉桂甘草
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歌: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组成:鳖甲青蒿生地知母丹皮
5、祛暑剂
香薷散(祛暑解表,化湿和中---阴暑 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腹痛吐泻,胸脘脾闷,舌苔白腻,脉浮)
方歌: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白扁豆)。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
6、温里剂(温法)
分为 温中散寒—理中丸、小建中丸 回阳救逆—四逆汤温经散寒剂—当归四逆汤
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脾胃虚寒证,阳虚失血证,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方歌: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组成:干姜人参 甘草白术
临床:i.脾胃虚寒证: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舍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ii. 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iii. 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方解:方中干姜为君,辛热温脾阳,祛寒邪,扶阳抑阴;人参为臣,性味甘温,补气健脾,君臣相配,温中健脾。脾为湿土,虚则易生湿浊,故用甘温苦燥之白术为佐,健脾燥湿。甘草与诸药等量,寓意有三:一为合参、术以助益气健脾;二为缓急止痛;三为调和药性,是佐药而兼使药之用。纵观全方,付嵩洋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温中阳,益脾气,助运化,故曰”理中”。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方歌: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组成:胶饴(饴糖)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本方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
小建中汤Vs理中丸
理中丸纯用温补药物,以温中祛寒,益气健脾为主;小建中汤乃温补药,配以调理肝脾之品,重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四逆汤(回阳救逆—心肾阳衰寒厥证)
方歌: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组成:附子 干姜 甘草
临床: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超级异能左手 ,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
方解:方中以大辛大热之生附子为君,入心、脾、肾经,温壮元阳,破散阴寒,回阳救逆;生用则能迅达内用,一温先天以生后天,一温后天以养先天,相须为用,相得益彰,温里回阳之力大增,是回阳救逆的常用组合;炙甘草之用有三:一则益气补中,使全方温补结合国房网福州,以治虚寒之本;二则甘缓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暴散之虞;三则调和药性,并使药力作用持久,是为佐药而兼使药之用。综观本方,药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故名“四逆汤”。
炙甘草配伍:一则益气补中,使全方温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二则甘缓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暴散之虞;三则调和药性,并使药力作用持久,是为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当归四逆汤II(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血虚寒厥证)
组成:当归 桂枝细辛 白芍 通草 大枣 生姜
7、补益剂(补法)
分为 补气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
补血剂—四物汤、归脾汤 气血双补剂—炙甘草汤
补阴剂—六味地黄丸 补阳剂—肾气丸 阴阳并补剂—地黄饮子
培补五脏法分直接补益法和间接补益法,间接补益法根据脏腑相生理论使用“补母”法治疗,如肺气虚者补其脾,即培土生金;脾阳虚者补其命门,即补火生土;肝阴虚者补其肾,即滋水涵木。
补益药配伍理气醒脾之品:以资运化,使之补而不滞
四君子汤(益气健脾----脾胃气虚证)
方歌: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苓术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
组成:人参白术 茯苓 甘草
临床: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方解: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
四君子汤Vs理中丸
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散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脾虚湿盛证)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馅----脾虚气陷证ii气虚发热证)
方歌: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补气升阳,甘温除热代表方
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i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i久咳伤肺,气阴两伤证)
方歌: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组成:人参麦门冬五味子
玉屏风散II(益气固表止汗----表虚自汗证)
四物汤(补血调血----营血虚滞证)
方歌:四物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营血虚滞诸多症孙茂才,加减运用贵变通。
组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临床: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
方解:方中熟地甘温味厚质润,入肝、肾经,常与滋养阴血,补肾填精,为补血要药,为君药;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为补血良药,兼具活血作用,且为养血调经要药医生杜明,用为臣药,佐以白芍养血益阴,川芎活血行气。四药配伍,共奏补血调血之功。
本方配伍特点:以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香之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成为补血调血之良方。
本方为补血调经的基础方。
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方歌: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归脾汤Vs补中益气汤
二者同用参、芪、术、草以益气补脾。前者以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意在心脾双补,复二脏生血、统血之职,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以及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后者是补气药配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气提升,复脾胃升清降浊之能,主治脾胃气虚、气陷之少气懒言、发热及脏器下垂等。
炙甘草汤(复脉汤)II(益气滋阴,温阳复脉----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
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肝肾阴虚证)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方歌: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
滋阴降火知柏需,养肝明目加杞菊,都气五味纳肾气,滋补肺肾麦味续。
组成: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方解:方中重要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村奇人传。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之和,故应以补肾为主。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泄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泄,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肾气丸(滋补肝肾----肝肾阴虚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方歌: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少量桂附泽苓丹,水中生火在温煦,
济生加入车牛膝,温肾利水消肿需,十补丸有鹿茸味,主治肾阳精血虚。
组成: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
配伍特点:一是补阳之中配伍滋阴之品,阴中求阳,使阳有所化;
二是少量补阳药与大队滋阴药为伍,旨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气。
桂枝配伍:微微生火至善网,鼓舞肾气
地黄饮子II(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
8、固涩剂(十剂—涩剂)
分为 固表止汗剂--牡蛎散敛肺止咳剂--九仙散涩肠固脱剂--真人养脏汤、四神丸
涩精止遗剂--金锁固精丸固崩止带剂--固冲汤
配伍补益剂:固涩剂所治滑脱散失之证,皆由正气亏虚而致,故应根据气血、阴阳、精气、津液耗伤程度的不同,配伍相应的补益药,使之标本兼顾。
牡蛎散(敛阴止汗。益气固表----体虚自汗、盗汗证常自汗出,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数)
方歌:牡砺散内用黄芪,麻黄根与小麦齐,益气固表又敛阴,体虚自汗盗汗宜。
组成:牡蛎煅黄芪生麻黄根 小麦
临床:常自汗出,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数
方解:方中煅牡蛎咸涩微寒,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为君药;生黄芪味甘微温,益气实卫,为臣药;君臣相配,是为益气固表、敛阴潜阳的常用组合。麻黄根甘平,功专收敛止汗,为佐药。小麦甘凉,专入心经,养七阴,退虚热,为佐使药。合而成方,补敛并用,兼潜心阳,共奏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之功,可使气阴得复,汗出自止。
真人养脏汤(涩肠固脱,温补脾肾----久泻久痢,脾肾虚汗证)
方歌: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蔻与粟壳,术芍参桂甘草共,肛脱久痢服之瘥。
组成:罂粟壳重诃子 肉豆蔻(相须以“急则治标”“滑者涩之”)肉桂 人参 白术 当归 白芍 木香 甘草
四神丸(温肾暖脾,固肠止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五更泄泻)
方歌: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
组成: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生姜 大枣
本方为治命门火衰,火不暖土所致五更泄泻或久泻的常用方
固冲汤(固冲摄血,益气健脾----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
方歌:固冲芪术山萸芍,龙牡倍榈茜海蛸,益气健脾固摄血,脾虚冲脉不固疗。
本方山萸肉为君,用煅龙、牡
配伍特点:一是用众多敛涩药固涩滑脱为主,配伍补气药以助固摄为辅,意在急则治标;
二是用大量收敛止血药配伍小量化瘀止血之品,使血止而不留瘀。
9、安神剂(分重镇安神和滋养安神两类)
朱砂安神丸II(镇心安神,清热养血----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
方歌: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
天王补心丹(滋阴清热,养血安神----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
方歌:补心地归二冬仁,远茯味砂桔三参,阴亏血少生内热,滋阴养血安心神。
本方重用生地为君 方中三参:人参、丹参、玄参
酸枣仁汤II(养血安神,清热除烦----肝血不足,虚热馁扰证)
方歌: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乡甜。
组成:酸枣仁茯苓 知母 川芎 甘草
10、开窍剂(分凉开和温开两类)
凉开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
11、理气剂(消法)
分为 行气剂—越鞠丸、半夏厚朴汤降气剂—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
越鞠丸(行气解郁----六郁证胸膈脾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六郁以气郁为主
方歌:行气解郁越鞠丸,香附芎苍栀曲研,气血痰火湿食郁,随证易君并加减。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
方解:方中香附辛香入肝,行气解郁为君药,以治气郁;川芎辛温入肝胆,为血中气药,既可活血祛瘀治血郁,又可助香附行气解郁;栀子苦寒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辛苦性温,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味甘性温入脾胃,消食导滞,以治食郁,四药共臣佐。因痰郁乃气滞湿聚而成,若气行湿化,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用治痰之品,此亦治病求本之意。
本方的配伍特点:以五药治六郁,贵在治病求本;诸法并举,重在调理气机。
半夏厚朴汤II(行气散结,降逆化痰----梅核气)
本方为治疗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的梅核气之常用方
苏子降气汤(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上实下虚咳喘证)
方歌:苏子降气祛痰方,夏朴前苏甘枣姜,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
组成:紫苏子半夏厚朴前胡肉桂生姜苏叶大枣甘草
定喘汤II(宣降肺气谢昀杉,清热化痰----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治外感风寒、内夹痰热
方歌: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益气和胃----胃虚痰阻气逆证)
方歌:旋覆代赭重用姜,半夏人参甘枣尝,降逆化痰益胃气,胃虚痰阻痞嗳康。
组成:旋复花代赭石生姜(用量独重)半夏人参甘草大枣
生姜用量独重寓意有三: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
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
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
12、理血剂(消法)
分为 活血祛瘀剂—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
止 血 剂---小蓟饮子、槐花散、黄土汤、十灰散
活血祛瘀剂配伍益气养血药:祛瘀而不伤正
止 血 剂配伍活血祛瘀之品:止血不留瘀
止血剂有滞血留瘀之弊,必要时,可在止血剂中辅以适当的活血祛瘀之品,
或选用兼有祛瘀作用的止血药,使血止而不留瘀。
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下焦蓄血证)
方歌:桃核承气硝黄草,少佐桂枝温经妙,下焦蓄血小腹胀,泻热破瘀微利效。
组成: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甘草
临床: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燥烦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桂枝配伍:辛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用以为臣
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胸中血瘀证)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与葱姜,归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官桂赤芍蒲黄脂,经暗腹痛快煎尝。
身痛逐瘀桃归芎,脂艽附羌与地龙,牛犀红花没药草,通络止痛力量雄。
配伍特点:一为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
二是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
三为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调和。
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中气之气虚血瘀证)
方歌: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组成:生黄芪当归尾 桃仁 红花 赤芍 川芎 地龙
方解:方中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而而血行,淤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正,用以为臣;赤芍、川芎、桃红、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亦以为佐药。全方配伍特点是:重用补益药与少量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合而用之,则气旺、瘀消、络通,诸症自愈。
——本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
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瘀----冲任虚寒,淤血阻滞证—调经之组方)
方歌: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小蓟饮子-----血淋、尿血证
槐花散----肠风脏毒下血证(便血)
十灰散(凉血止血----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症)
方歌: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
本方为急救止血方剂
黄土汤(温阳健脾,养血止血----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方歌:黄土汤中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组成:灶心黄土(伏龙肝)白术附子生地阿胶黄芩
黄土汤Vs归脾汤
两方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黄土汤中以灶心黄土合炮附子、白术为主,配伍生地、阿胶、黄芩以温阳健脾而摄血,滋阴养血而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归脾汤重用黄芪、龙眼肉,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13、治风剂
分为 疏散外风剂—川芎茶调散、牵正散 平熄内风剂—羚角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外感风邪头痛)
方歌: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组成:川芎薄荷荆芥羌活白芷细辛防风甘草茶清
羚角钩藤汤(凉肝熄风,增液舒筋----热盛动风证)
方歌:羚角钩藤菊花桑,地芍贝茹茯草襄,凉肝熄风又养阴,肝热生风急煎尝。
组成:羚角片霜桑叶川贝鲜地黄钩藤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
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滋阴潜阳-----类中风)
方歌: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从,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能奏功。
(用生龙、牡生麦芽)
天麻钩藤饮II(平肝熄风,清热活血张二丹,补益肝肾)
14、治燥剂
分为 轻宣外燥—杏苏散、清燥救肺汤 滋阴润燥剂—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
杏苏散(轻宣凉燥,理肺化痰----外感凉燥证)
方歌: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清燥救肺汤II(清燥润肺,养阴益气-----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温燥伤肺之重症)
方歌:清燥救肺桑麦膏,参胶胡麻杏杷草,清宣润肺养气阴,温燥伤肺气阴耗。
组成:桑叶石膏 麦门冬 人参 胡麻仁 阿胶 杏仁 枇杷仁 甘草
麦门冬汤(清养肺胃,降逆下气----肺胃阴虚证)
方歌: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组成:麦门冬(重):半夏(7:1)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配伍特点:一是体现“培土生金”法;
二是于大量甘润剂中少佐辛燥之品,主从有序,润燥得宜三十极夜2,滋而不腻,燥不伤津。
百合固金汤(滋养肺胃,止咳化痰----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方歌: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草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组成:熟地生地当归白芍玄参桔梗贝母麦冬百合甘草
配伍特点:一为滋肾保肺,金水并调,尤以润肺止咳为主;
二是滋养之中兼以凉血止血,宣肺化痰,标本兼顾但以治本为主。
15、祛湿剂(消法)
分为 燥湿和胃剂—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清热祛湿剂--茵陈蒿汤、三仁汤 利水渗湿剂—五苓散
温化寒湿剂—真武汤、实脾散 祛风胜湿剂—羌活胜湿汤
祛湿剂配伍行气药:
湿为阴邪,其性重着粘腻,最易阻碍气机,而气机阻滞,又使湿邪不得运化,
故祛湿剂中常常配伍理气之品,以求气化则湿化。
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湿滞脾胃证)
方歌:平胃散内君苍术,厚朴陈草姜枣煮,燥湿运脾又和胃,湿滞脾胃胀满除。
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临床: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方解:方中以苍术为君药,以其辛香苦温,入中焦能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湿邪阻碍气机,且气行则湿化,故方中臣以厚朴,本品芳化苦燥,长于行气除满,且可化湿。与苍术相伍,行气以除湿,燥湿以运脾,使滞气得行,湿浊得去。陈皮为佐,理气和胃,燥湿醒脾,以助苍术、厚朴之力。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健脾和中。煎加姜枣,以生姜温散水湿且能和胃降逆,大枣补脾益气以襄助甘草培土制水之功,姜枣相合尚能调和脾胃。综合全方,燥湿与行气并用,而以燥湿为主。燥湿以健脾,行气以祛湿,使湿去脾健,气机调畅,脾胃自和。
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方歌: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朴白术,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湿热黄疸证)
组成:茵陈栀子 大黄
临床: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陈数或滑数有力
五苓散(利水化湿,温阳化气----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
方歌: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临床: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而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
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桂枝配伍: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趋表邪,《伤寒论》示人服后当饮暖水,以助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
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中阳不足之痰饮)
组成:茯苓桂枝 白术 甘草
临床: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真武汤(温阳利水----阳虚水泛证)
方歌:真武附苓术芍姜,温阳利水壮肾阳,脾肾阳虚水气停,腹痛悸眩瞤惕恙。
组成:附子茯苓 芍药 白术 生姜
白芍配伍意义:
白芍为佐,其义有四:一者利水以行水气,二者揉肝缓急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眶动,四者可防止父子温热伤阴,以利于久服缓治。
实脾散(温阳健脾,行气利水----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方歌:实脾温阳行利水,干姜附苓术草随,木瓜香槟朴草果,阳虚水中腹胀祟。
羌活胜湿汤(祛风,胜湿,止痛----风湿在表之痹证)
方歌:羌活胜湿独防风,蔓荆藁本草川芎,祛风胜湿止痛良,善治周身风湿痛。
组成: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蔓荆子川芎
16、祛痰剂(消法)
分为 燥湿化痰剂—二陈汤、温胆汤 清热化痰剂—清气化痰丸 润燥化痰剂—贝母瓜蒌散
温化寒痰剂—苓甘五味姜辛汤 化痰熄风剂—半夏白术天麻汤
祛痰剂配伍理气剂:因痰随气而升降,气滞而痰聚,气顺则痰消。诚如庞安常所言:“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则顺矣。”
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湿痰证燥湿化痰之基础方)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生姜/乌梅
临床: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方解: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为“二陈”。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治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池州翠微亭,调和诸药。综合本方,结构严谨,散收相合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温胆汤(理气化痰,和胃利胆----胆郁痰扰证)
方歌:温胆汤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证除。
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
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熄风,健脾祛湿----风痰上扰证)
方歌: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
组成: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生姜大枣
17、消食剂(消法)
分为 消食化滞剂—保和丸健脾消食剂—健脾丸
消食剂配理气剂:食积内停,易使气机阻滞,又可导致积滞不化;故消食剂中又常配伍理气药,使气行而积消
保和丸(消食和胃----食滞胃脘证)为治疗一切食积之常用方
方歌:保和山楂莱菔曲,夏陈茯苓连翘金舒春取,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食积去。
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18、驱虫剂
乌梅丸(温脏安蛔----脏寒蛔厥证)
方歌: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人参椒姜加附子,温肠清热又安蛔。
组成: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桂枝配伍:养血通脉,以解四肢厥冷
19、涌吐剂(吐法)
瓜蒌散(涌吐痰涎宿食----痰涎宿食,壅滞胸腕证) 涌吐法之首要方剂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所引用的图片、数据、文字版权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其它权利,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并致歉。联系电话:15062521269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